高考过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可能不得不为孩子重新规划未来,有没有可能去美国留学?如果决定要去,接下来就会面临着新的问题,怎么准备?怎么去?一片茫然。在被问了太多次,解答了太多次之后,我尝试着通过这篇文章来厘清孩子和家长的思绪。
去美国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送孩子去美国留学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我们要先考虑清楚的,是为了让孩子见世面?是为了让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接触到更多元化的世界并融入进去?恐怕说到底就是为了让孩子有个更令人满意的前途。那么这时问题就来了,去一个什么样的学校能实现我们的这些目的?
去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值得的?
对很多人来说,评定学校的标准就是排名,这个标准是不是足够合理?对这个问题的老生常谈我今天不再额外多说,它有它存在的道理,但是完全依赖它难免不够理性。比如今年有个孩子去了Reed College(里德学院),是孩子在美国的亲戚力荐的一所学校,尽管在2014年文理学院中排名74,但是对标准化考试成绩的要求不低,申请难度也不低(对这所学校的盛赞有很多,无论是来自教育学家、还是来自学校的学生、或者是来自该校毕业生、又或者是来自普通的美国大众),如果这时我们单纯从排名来挑选学校,那么很可能会漏掉这样一所值得去读的学校。
那么回归到问题本身,什么样的学校是值得读的?
我们不妨将时间倒退回去,高考前后,我们是如何决定报考哪一所大学的?回答多简单,从多个渠道了解学校,从网络、从亲戚朋友、从排名等多个渠道,多个方面了解学校。
这样一来,问题就简单多了不是吗?我们只需要先去了解一些学校就好了啊。
为什么不这样去做?是因为美国的大学数量太多了吗(几千所着实不是一个小数字)?可是为何不先从排名内的开始看起呢?既然无从下手,就用最简单的标准做开始。比如usnews排名200之前的,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去了解。每天了解一所,三个多月就可以把前100的学校了解的比较清楚。
说起来多么容易的事情,但是鲜有人做,因为这是苦力活儿,很难有人爱上它。了解学校的渠道有很多,比如学校官网、比如百度和google、比如collegeboard、比如collegeprowler、比如Usnews、比如各个论坛、再比如一些书籍(像“Cool Colleges”,其中就提到了我上面所说的Reed College),资料和信息不是不够多,而是多到爆炸。
所以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答案,而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先去了解二三十所美国大学,后面的事情再说。
我们做好让孩子吃苦的准备了吗?
虽然我们让孩子出国留学的目的不一,虽然我们对孩子在美国的表现的期待值不一,但是毋庸置疑,去美国读书,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这些苦可能是身体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更有可能是双重的。
不妨来列举几个:
之前的学生,女孩儿,在Bryn Mawr College(布林茅尔学院,文理学院排名第30)读书,今年毕业后去了J.P. Morgan工作了,留在了美国,听起来就是很高大上,前途无限光明的是不是。可是在读书期间,日子那叫一个苦啊,做不完的作业,熬不完的夜,连抱怨的时间都没有。
同样是我们之前的学生,男孩儿,在Purdue University(普渡大学,综合排名第68)读本科时由于父母要求他融入美国社会和文化,所以打了很多工,去体验多种生活。比如最辛苦的做过伐木工,我很难想象曾经在父母手里被当成宝的孩子,在做伐木工时是父母是怎样的心疼却硬忍着;比如在学校里做过宿舍管理员,曾经被一个美国孩子拿枪指着骂,我更加难以想象高中刚经历叛逆期的孩子是怎样将场面化干戈为玉帛的。两年后孩子回国时发生的巨大变化令人震惊,变成了一个比国内同龄人成熟百倍的男子汉。只是经历蜕变的过程很残忍。
还有一个女孩儿,在University of Rochester(罗切斯特大学,综合排名第32)读本科,有一段时间几乎把图书馆当成家,因为懒得天天拿着书包到处跑,就把书包放在了图书馆,结果书包被学校的security拿走了,他们发现书包里有香水、牙刷、擦手油之类,就以为孩子已经住在了图书馆,email了各种人找孩子谈心。就是这样不断地给自己施压,让自己GPA拿到满分,让自己比别人修更多的课。
所以,无论是为了什么目的,要问一下孩子,准备好了吗?
高考后多长时间内留学最合适?以新生还是转学生出去最合适?
当做足了完全的准备后,我们就进入到了两个核心问题:高考后多长时间内留学最合适?以什么身份出去?
其实这两个问题可以归结为同一个问题来回答。我把各种可能性和利弊分析列出,或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们更好地做决定:
方案 A:Gap 0.5年的方案:最快的留学的办法
次年春季入学(多在1月份)+新生申请+主申Top 100的学校
利:这基本是最快的留学的办法,相当于孩子只有半年的空档期
弊:由于准备时间短,学生可能考不出来理想的标准化考试成绩,没有理想的分数,能去的学校可能不是最理想的;春季入学的学校数量相对少一些,可能有些我们中意的学校是没有开设春季入学的
需要做的准备:
6月到9月:
学生冲刺准备托福;
寻找留学机构,同时进入留学申请准备事宜(如果有朋友帮忙,则需要请朋友帮忙开始进入留学申请准备事宜)
10月:
学生拿到托福成绩;
留学机构或朋友完成申请相关事宜
方案 B:Gap 1年的方案
方案B.1 次年秋季入学(多在8月份)+新生申请+主申Top 50的学校
利:空档期不长,学生用于准备标准化考试的时间不会太短;因此学生有更大的机会托福取得理想的分数,比如80分以上或者90分以上,如此一来,可供选择的学校范围更大,能申请到理想学校的几率更大
弊:相比较那些从初中或者高一就确定出国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留给学生准备考试的时间不够充分,因此建议放弃SAT,专攻托福(不排除特殊情况)
需要做的准备:
6月到10月:
学生冲刺准备托福;
寻找留学机构,同时进入留学申请准备事宜(如果有朋友帮忙,则需要请朋友帮忙开始进入留学申请准备事宜)
11月-12月:
学生拿到托福成绩
留学机构或朋友完成申请事宜
方案B.2 次年秋季入学(多在8月份)+转学申请(先在国内读书一年)+主申Top 50的学校
这种方案我需要解释一下,高考后选择出国读书的很多孩子并不是考不上国内的大学,而是学校不理想。于是对他们来说,多出来一种选择:在国内先上大学,然后以转学生的身份申请。
利:无Gap,时间是衔接起来的;相比Plan B.1来说,准备标准化考试的时间多出来大约三个月(原因:转学申请的截止日期比新生申请的截止日期晚,大多在三月份)。
弊:需要同时兼顾大学的学习,转学的理想结果与大学的GPA呈正比的,大学的GPA越高,能申请的学校相应就能更理想。
需要做的准备:
6月到9月:
学生冲刺准备托福,并在8月底9月初试考一次托福;
寻找留学机构,同时进入留学申请准备事宜(如果有朋友帮忙,则需要请朋友帮忙开始进入留学申请准备事宜)
10月-次年1月
如果试考托福为80+分,同时咨询托福老师和SAT老师,来一起决定是否学习SAT;
如果试考托福为90+分,建议将学习SAT提上日程;
考SAT
次年1月-2月
考托福;
留学机构或朋友完成申请事宜
如下的几种方案,不再一一赘述,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来下面几种方案的利弊以及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方案C:Gap 1.5年的方案
方案C.1:次次年春季入学+新生申请
方案 C.2:次次年春季入学+转学申请
方案D:Gap 2 年的方案
次次年秋季入学+新生申请
次次年秋季入学+转学申请
最后,是我的结论,结论一:确定出国后,先调研学校,考察对学校的满意度,然后就可以决定采取哪种方式申请是最适合自己的。
结论二:若实在不愿意或没有时间去调研学校,那就根据前面的若干方案来思考哪种更适合自己。
最后的最后,高考后的留学规划是非常个性化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比如英语水平,比如努力程度,比如天赋,比如已经具备的软实力……因此,如何为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规划是需要我们做家长的下一番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