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让作业成为联络语文与社会生活的纽带。
一、以“动眼”为主的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学习了《葡萄沟》这篇介绍地方特产的课文后,我设计了寻访邹平特产的家庭作业。教学时,我用自豪的语言导入:“我们的家乡在邹平,咱们家乡的特产真多啊!有粉皮,有山药,有水杏。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吗?你能向来邹平旅游的客人介绍一下吗?”并建议学生利用双休日走访邹平的特产商店,给自己喜欢的两三种特产设计广告语。又如,学习了《父亲和鸟》后,我留了这样的作业:请你们回家后,观察家里养的小动物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并写出来准备课上交流。
二、以“动口”为主的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中,我布置了一些以“读、说、演”等形式为主的“交流”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即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适合朗读的,让学生回家给父母读一读;叙事性较强的,让学生回家说一说;利于表演的,让学生和家长或伙伴一起演一演,做做游戏。
例如,教学《黄山奇石》,初读课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项活动: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黄山的游戏,请大家当游客。再请一个同学当导游,按照课文中的顺序进行讲解。介绍时,“游客”可以向“导游”提出问题,当“导游”回答不出时可以请有学问的“游客”来说。
又如,当宣传员——《我们成功了》《失物招领》;唱歌——《小小的船》《快乐的节日》;朗读——《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株紫丁香》;讲故事——《小熊住山洞》《司马光》《称象》《小白兔和小灰兔》《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演课本剧——《自己去吧》《一天比一天有进步》《春雨的色彩》《夏夜多美》《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蓝色的树叶》。
三、以“动手”为主的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有些课文介绍了一些实践活动,而且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也非常想亲手做一做。如《邓小平爷爷植树》——种植花草树木;《借生日》——动手做一份小礼物送给父亲或母亲;《影子》——做踩影子的游戏;《自选商场》——到商场里去购物;《纸船和风筝》——折纸船,放风筝;《一分钟》——体验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情;《胖乎乎的小手》——用自己的小手为周围的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称象》——按照课文的描写,准备一些生活中的材料做做小实验。
总之,实践性作业力求让学生用眼去发现,用手去创造,用脑去思考,用心去体会。(山东邹平县好生镇乔家小学 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