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招网---话题---志愿填报选专业还是选学校
北京联招教育文化有限公司官网 登录|注册  联招®        本网站升级改造中,改造完成前网页内容不具备法律依据。

话题详情

志愿填报选专业还是选学校

发表人: 美丽丽丽 | 发表时间:07/05/2018 | 分类:高考招生


志愿填报选专业还是选学校?专家教你规划职业取向


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兴起,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在逐渐增强,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品质,渴望有更大的自我掌控感,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市面上出现的“性格测试”类的产品应该如何选择?大学生志愿填报应该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南方网独家专访深圳市前海生涯首席运营官王晶莹老师,为考生答疑解惑。


  提高选择专业与未来职业匹配度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最大的作用在于帮助考生选择专业和未来职业时提高匹配度。也就是说,在还有选择权的时候,考生能够基于兴趣和能力做出专业对口的选择。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首先能让大学四年乃至以后的研究生阶段高度投入到学习中,不虚度最宝贵的大学时光,其次毕业后愿意从事专业对口工作,不浪费大学专业的积累,最后在工作中愿意持续钻研精进,比别人更容易取得成绩。
  王晶莹老师认为:“在志愿填报上,填报思路应该是先探索出适合的职业,然后锁定理想职业对应的大学专业,圈定开设这些专业的学校,根据自己的最终成绩和地理位置的偏好挑出能够进入的几所。此后在大学里还可以根据对专业和职业的深入了解,继续规划同专业考研、出国、实习、就业等路径。”


  三种方式看待职业冷热趋势
  对应当前社会上所谓的热门职业,王晶莹老师建议考生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当下的每一个热门职业确有其备受欢迎的理由,多数是因为符合了政策导向或者行业经济发展周期的上行趋势,使得从业者在同样的努力程度下可以获得更多的物质报酬和社会资源。
  但是选择热门职业并不代表未来一定更有优势,原因有三。第一,热门职业有周期性变化,现在热门,在考生大学四年毕业时可能就已经不热门了,甚至还有可能消失。第二,热门代表选择的人很多,竞争激烈,为了在同行中取得优势,会逼迫许多人去追求名校和高学历,对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三,职业的外在价值假如和考生的内在兴趣不一致,即便再光鲜的职业也无法让考生专注在其中耕耘,很可能会导致未来转行。
  所以,考生们在想押热门职业的宝,要学会判断职业当下就业趋势和未来就业趋势是否一致,职业提出的高要求是否和自己的能力一致,职业的内容是否和自己的兴趣一致。


  职业兴趣测评有助考生认识自己
  当前市面上出现很多“性格测试”类的产品,这是考生高效认识自己的方式之一,测评结果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质。王晶莹老师介绍,当前,志愿填报辅导中常用的测评是霍兰德人格类型测评,也被称为职业兴趣测评,其结果可以分析出学生的兴趣类型,可以直接跟大学专业相匹配。
  王晶莹老师提醒,第一,测评结果准确度会受测评题目的信度和效度、受测者的认知理解水平、受测试时的情绪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所以最好能有专业人士帮助选择题目,并在测评前进行辅导。第二,比测评更重要的是测评的解读,测评结果使用前最好能有专业人士帮助消除一些疑惑,矫正一些结果上的偏差。第三,任何测评结果都只能提供一个认知视角,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全部,结果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最后做决策还需要综合分析。


    案例分析:
  常见困惑一:“我(我孩子)成绩是XXX分,应该读什么专业和什么学校?”

  事实上分数与专业并没有直接关联。例如无论考多少分,如果想学计算机,在各种不同层次的学校都可以找到计算机专业去学习。选择专业时:
  第一,建议看考生的兴趣,可以通过访谈方式确定考生职业兴趣,也可以选择霍兰德人格类型测评找到考生兴趣代码,然后定位适合的专业。
  第二,要看考生的能力在兴趣方面有没有支撑,作为以兴趣为依据的验证。第三再结合考生的分数,看能上哪些开设这门专业的学校,这里还是要看学校在这个专业上是否有优势或者特色,分数依然未必是最重要的。


  常见困惑二:“我对历史和考古感兴趣,但我爸妈希望我能够学会计或者师范那种相对稳定、就业机会多、工作不太危险和辛苦的专业。我觉得他们不了解我,他们觉得我不成熟,我们谁都不能说服谁。”
  由于成长的时代背景不同,家长求稳定、好就业的居多,而考生求成就、意义感的居多,双方经常出现矛盾。这主要是观念的冲突,集中体现在两个问题上:
  第一,决策权到底在谁手上?决策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谁直接承担后果,理论上谁的决策权就更多。如果考生是直接的后果承担者,理论上决策权应该由考生自己行使。如果家长担心考生没有决策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决策能力,并提供参考信息,但最好不要直接替代决策。没有决策权的人永远也无法具备承担责任的意识。
  第二,求稳定和求意义,哪种倾向更明智?家长普遍认为的“稳定”,是工作内容规范程度高、升职路径清晰、单位存续较久等。但这有两个前提,一是这样的环境未来会长期存在,二是个人能长期适应并享受这种环境。现实情况是,“稳定”的环境未来会变得越来越少,即便是因为适合而选择了稳定,也都要居安思危了。“稳定”背后其实是安全感的追求,未来的职场什么才让人有安全感呢?很可能就是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比如一技之长,比如真知灼见。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的人身上。所以个人认为求意义反而可能更安全。





求学

聊聊上学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