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放松身心、外出踏青的好时光,然而对于即将走进考场的高考生而言,眼下备考时间仅余不足两个月,他们最需要的是调整状态、规划细节,帮助自己“更上一层楼”,实现“手可摘星辰”的梦想。
三级目标 缓解焦虑
教育心理学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考生要接受自己现有的学习程度与水平,也要在备考中尽最大努力达到更高层次,即充分发挥潜能,实现更高的目标与理想,不留遗憾。
江西师大附中滨江校区校长朱斌建议考生,此时不妨给自己制订一个“三级目标”:最理想目标,即高考超常发挥,很好地释放潜能,达到可以实现的最高目标,比如“名牌大学的理想专业”,这一级目标的制订能极大激发考生复习的激情与动力;最现实目标,即通过正常水平的发挥就能实现的目标,比如第一批次录取的高校,这一级目标的制订可让考生缓解焦虑,踏踏实实将复习进行到底;最低限目标,指即使在高考中出现意外情况,也能尽最大努力实现的目标,比如第三批次录取的高校,这一级目标可帮助考生平静、安心地看待高考,实现顺利复习。备考是个综合性的“大工程”,考生要学会化“大”为“小”,根据现阶段情况,适当调整后阶段目标,比如增减复习内容、加快或减缓复习速度和强度等。
朱斌还提醒考生,平时备考练习应采取“定型定时定量”的练习策略,对重点题型定时高强度的训练,文理综各科严格控时完成,适当增加练习量,同时进行改错和查漏补缺,突出强化训练限时解题能力,提高解题速度。
回归调整 查缺补漏
如果每一科目都建立了错题档案,那么在临考前的这段时间,错题档案本就是你复习的最佳工具。南昌五中副校长刘水文建议,从现在开始,每天把那些困扰你的难题都记录到本子上,一道一道过关,高考更容易成功。
考试答卷是演练,考后总结才是提高,高三学生眼下可以把时间放在补漏洞上。在每次考试之后,分类找出自己卷面出现的各种错误并分析错因,明确自己的知识漏洞及思维短板,切实解决“根本不会,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各种问题。常见错误有三类:一是粗心大意之错,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二是似是而非之错,记忆不准确,理解不透彻,应用不熟练,表述不清楚,答案不严密、不完整;三是根本不会之错,卷面空白或答非所问。把典型错题记入错题本,拿出下一步的学习措施。“简单来说,就是‘三步走原则’:逐题分析错题、失分原因——找漏洞;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想办法;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补漏洞。多次检测没有问题了,这个漏洞就补上了。”
到距离高考前两周的时候,还需要再次调整“作战”方案:回归教材,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查缺补漏,注重通性通法,记牢吃透会用;跳出题海,不再死攻难题,不再拘泥细节;看错题本,做到类错不犯,熟悉高考阅卷规则;考前交流,和老师或同学进行学习或心理方面的沟通,扬长避短;调整心态和生物钟,进入考试状态。
抓长补短 强化弱科
众所周知,“木桶效应”是指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不是取决于它的长板,而是取决于它的短板。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规划,但如果学科成绩有长短板,那么抓紧时间补短板,显得尤为急迫和重要。
有些高三学生,会在冲刺后期减少弱科的复习,甚至选择放弃。南昌市豫章中学校长陈平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在高考总复习阶段,一定要全面备考,不能放弃任何一科,每一科的成绩都非常重要。而且,弱科往往意味着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因此更要重视弱科的复习,从而提高整体成绩。做题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式,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发挥做题的最大效果,仅仅只是盲目刷题。陈平建议,在剩下的几十天里不要死磕难题偏题,毕竟难题和偏题在高考试卷中只占很小一部分,可以放弃高难度和出题概率低的题目,转而复习基础知识,确保基础知识部分少失分。
“密切关注新闻热点也是眼下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反映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的新闻热点,可作为多学科命题的背景材料。陈平提醒大家,“时政热点”不再是政治学科的特权,“科技创新”也不再是数理学科的专利,这也同时贴近了“文理不分”的新高考模式。在2018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给出的材料中,就介绍了属于自然科学的“量子通信”和被誉为“量子之父”的潘建伟教授。那么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港珠澳大桥开通”等等,都有可能作为2019高考的命题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