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招网---话题---校园阅读:如何读出“深”味儿
北京联招教育文化有限公司官网 登录|注册  联招®        本网站升级改造中,改造完成前网页内容不具备法律依据。

话题详情

校园阅读:如何读出“深”味儿

发表人: crystal | 发表时间:25/04/2016 | 分类:兴趣特长


作者:万玉凤 陈少远 


碎片化阅读冲击下,大学生阅读更趋实用化消遣化——

校园阅读:如何读出“深”味儿 

一份中美大学生阅读书目对照的榜单,最近引来很多“围观”。

在国内知名高校发布的2015年高校图书借阅排行榜中,《狼图腾》《盗墓笔记》《三体》等畅销读物或类型文学作品位居前列。而在一份基于美国数据库项目“开放课程”数据分析的美国大学生阅读书单上,排名前三的依次是《理想国》《利维坦》《君主论》。

尽管图书馆的借阅书单不一定代表学生喜爱看的书,也未必代表大家在看的书,但在中国已列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时间表的背景下,很多人还是关注:为什么美国大学生在读《利维坦》时,中国大学生在读《盗墓笔记》?在这背后,正是对大学校园深度阅读现状的担忧。

在屏幕与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大学生的阅读环境和观念正在呈现新的变化。学生每天花费很多时间浏览网页、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碎片化的浅层次阅读冲击传统的深层次阅读,阅读内容也更趋实用化、消遣化,这已然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和大学校园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全球大学生阅读渐趋多元化

“美国大学生阅读《理想国》这样的书,不一定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而是老师在某些课程中建议或指定他们阅读的。”任教于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 的知名学者徐贲对这份榜单作出分析。他在《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一书中介绍,经典阅读讨论是美国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在他所任教的学校,阅读是 两学年(4学期)的课程。

中国大学生又是依据什么选择阅读书目?中国人民大学对2014级本科生的阅读调查显示,有七成学生是依据个人兴趣选择阅读书目,其次才是根据专业相关程度和教师推荐选择。

从2015年12月开始,清华大学发起面向全校师生的优秀阅读书目征集活动,在1040本书中最终选出可读性强、较能代表清华学生阅读水平的10本好书,其中包括《百年孤独》《乡土中国》《西方哲学史》《理想国》等经典。

另一方面,近年高校的图书借阅榜单显示,《藏地密码》《盗墓笔记》、金庸武侠小说等通俗读物长期盘踞其上。

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2007年曾有一项针对新生的大规模阅读调查。“你最近出于娱乐或是兴趣读的是哪一本书?”这个问题得到最多的答案是哈利·波特系列。而在1997年该校对新生的调查中,位于前列的还是《麦田里的守望者》《1984》等严肃文学作品。

该调查因此得出结论,进入21世纪后,大学生的阅读渐趋多元化,他们在读经典作品的同时也在读类通俗畅销书。

图书馆不再是唯一的读书“天堂”

根据清华大学图书馆读者借阅统计,环境学院本科生张宇涵去年一年入馆次数高达988次,其在大学期间总借书量已达964册次。虽然大学校园里不乏张宇涵一样的真正“读书人”,但随着电子图书发展,纸本图书借阅量下降已成为全球图书馆界的总趋势。

为了清晰掌握校园阅读的基本情况,清华大学图书馆从2014年起编制《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定期发布馆藏图书借阅排行榜单,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

来自清华大学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该校学生图书借阅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以本科生群体最为显著,2014年本科生借阅量比上年下降12.5%。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肖珑曾表示,2014年北大图书馆书籍借阅总数为62万本,是近10年的最低数量,而在2006年这个数字是107万本。

据日前发布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5年18至29周岁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最高,达89.6%。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 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自2008年以来,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走高,2015年已达64.0%,在7年间上升39.5个百分点。

阅读渠道的多元化,正在渐成趋势。一项对中国人民大学2014级本科生的调查显示,35.9%的学生表示在书店购书阅读,32.2%的学生通过图书馆借阅,30%的学生从网上下载或在线阅读。

“网络阅读和移动阅读方式越来越强势,学生很难静下心深入阅读经典书籍。长此以往,若不加引导,势必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悦读”不能取代“阅读”

“现在,中国高校的教授经常用‘悦读’来代替‘阅读’鼓励学生阅读,用意是好的,但却可能成为一种误导。”徐贲表示。

徐贲认为,以教育为目的的阅读是要认真严肃地提高思考和判断能力,不是在手机游戏、电视、流行歌曲、网络交友、网上浏览之外寻找另一种娱乐方 式。“大多数学生会把阅读经典当成一件难事和苦事。老师有责任告诉他们,虽然阅读很难、很苦,但值得去做,不可以让他们误以为不‘悦读’就可以不阅读。”

“读在清华”深度阅读推进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课程成为读书习惯养成的主渠道,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强调中外经典的阅读,要求教师在课程 参考书目中设置必读书目,并结合课堂研讨,使课程成为中外经典阅读的导引。任课老师在上课前列出的课程阅读文献,也将由图书馆帮忙做成电子文档,方便学生 下载与阅读。

此外,清华还组织校内专家推荐经典书目,撰写导读评介,开展系列读书交流活动,不断地从资源、空间、新技术平台等方面改善读书条件,大力营造校园阅读氛围。

近年来,多所高校开展阅读指导活动。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开展“读史读经典”项目,推荐《乡土中国》《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好书给新生阅读。根据调查回馈,在阅读经典后的收获中,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增强了经典阅读兴趣。

推进校园深度阅读,还有一支生力军不可忽视,那就是要调动高校读书类社团的积极性。清华大学的一份调研显示,国内高校读书类社团多以推广读书、交流思想、分享心得等活动为主,而国外高校读书类社团数量较多且细分门类比较齐全,内容涵盖哲学、经济学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

对此,清华建筑学院学生王章宇有着切身体会,他不仅钟爱西方古典文化,还创办了古典文化研究协会,吸引了清华、北大、人大等北京高校的古典文化爱好者加入。王章宇经常站上讲台,通过讲解、答疑的方式带领协会成员研读经典,参与学生的人文书籍借阅量普遍提高。

“大学生在向内修身的同时,还应该向外做更多实事,让更多的人体会到读书之美。”王章宇表示。





爱读书的孩子

欢迎所有爱读书的小童鞋、小盆友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