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同的国家,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各不相同。无论是学习还是实践,爱国都是学生人生中的“重要一课”。本期,我们来看看海外各国是如何上好这一课的。
美国
融入体系 实践渗透
近几年,美国对中小学学生培养目标提出各种改革方案,但这些方案都基于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精神,能对国家尽到责任和义务的公民”。
而在美国新近颁布的21条“学生品德规范准则”中,“热爱祖国、爱护国家财产”成为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美国人将它融入了国民教育体系当中,从幼儿园起,爱国主义教育便普及到了学校课堂和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
美国将这种教育逐步渗透和深入,并用各种演出、参观、实践等活动相辅助。这种教育从一开始便向孩子展现出一种相当正规、庄重的爱国形式和氛围,从穿什么衣服,到唱什么歌,都有要求,但这种教育又不强求孩子一定要理解什么深刻的涵义、遵从什么刻板的规范。例如,一些中小学校会在不同季节举办音乐会,演出开始后,学生会有一些齐唱爱国歌曲、手持国旗跳舞的活动,目的就是使学生有一种庄严的仪式感。这样,在学生成人之后,爱国意识就会深入心灵。
日本
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
日本教育部门已经把爱国主义教育写入中小学品德教育大纲中,并在日常以各种形式的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目前,日本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有“社会课”,这种课类似于“思想政治课”。小学的课本叫“新社会”,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中学则把“社会课”的内容分为“历史”、“地理”、“公民”三本教材,而到了高中,学生则需要学习包含“历史”、“地理”、“现代社会”三大类的“社会课”。由于没有统一教材,所以日本的公立和私立学校都可以自己选择教材,但在对学生进行政治、经济、品德教育等方面的宗旨上是一致的,教材大都介绍了不少对日本历史进步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名人及其事迹,鼓励学生树立“爱国意志”。而日本的爱国主义实践则更有意思,学校会别出心裁地设计很多活动,让学生将爱国主义这一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例如,有一所学校就曾在学生的国外研学旅行中加入一项“观察作业”,观察在这一国家的大街小巷,有多少“日本制造”的产品,如汽车、相机、公共设施,润物细无声地进行“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和民族自豪感。
英国
化整为零 贯穿始终
英国则把整个国民教育化整为零,没有固定的一门所谓的关于国民教育、国家教育或政治思想的课程,而是将这些知识零散地渗透入其他学科课程中进行。例如,英国一直高度重视历史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历史都是一门必修课。但在英国历史课的课堂上,却随处可以感受到爱国教育。老师很少使用书本讲述国家历史,而是会采用一种互动式学习,让学生开展自我学习。老师一般会使用PPT,打出几个历史人文景点、周边国家、历史事件、著名艺术作品,如“特拉法加广场”、“白金汉宫”、“西班牙”等词语,让学生寻找到其中的逻辑关系。这种教学旨在引导孩子通过开展学习,训练逻辑思维,了解国家、历史及辉煌艺术成就,树立起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
同时,英国也会将这种爱国教育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例如在校外鼓励学生学做家乡美食、在旅行中写下感悟随笔,或布置阅读爱国作家的经典著作并写读后感等方式,培养学生爱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