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揽月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常常会借助各种表达方式,“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作为老师的我,常常会反复揣测孩子的各种“语言”,生怕遗漏了关键的信息,而对孩子学习、生活、情绪产生“误解”,错失教育的绝佳时机。
周周才“哭”了入园第一天,周周才在午睡前发现自己放在娃娃家的两颗糖果不见了,在走廊哭着喊道:“我的糖没有了,我的糖没有了!”我赶紧走过去,周周才 哭着对我说:“有人吃了我的糖。”为了能迅速止住他的哭声,我问道:“你的糖是什么味道的?”周周才止住了哭泣,仔细看了看糖纸上的图案,说:“是橘子味 的。”开始关心糖果是什么味道的周周才,已经忘记了哭泣。接着,我搂着他坐在凳子上,猜测说:“另一个是苹果味的对不对?”周周才着急地纠正:“不对不 对,一个是橙子味的,一个是草莓味的。”
有些困意的周周才说着说着糖果的口味,就在我的怀里睡着了。我把他轻轻放到小床上,立刻开始寻找糖果,终于在总务处找到了周周才的糖果,可以给起床后的周周才一个小“惊喜”了。
“哭”是孩子的常见语言,如何让孩子停止哭泣,对入园第一天的孩子来说,转移注意远比讲道理、树规则更有效。
仔仔要“抱抱”仔仔偶然看到路过幼儿园的妈妈后,便大哭不止。我赶紧抱着仔仔,想要帮助他缓解和妈妈分开后带来的焦虑。当仔仔被我抱在怀里时,我更明显感 觉到了他的伤感和咳嗽。孩子因为小,哭容易引发咳嗽,咳嗽也容易引起呕吐。担心躺在怀里不利于仔仔呼吸,我试图让仔仔坐直,抚摸他的背部,可是仔仔不愿 意,紧紧搂着我,仿佛抓住救命稻草一般,他把头埋在了我的颈窝里,紧紧地贴着我。孩子在伤感的时候也许就需要这样的亲密拥抱,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形成心理 上的安全感,才能抵御他的悲伤情绪。
“抱抱”是一种简单的肢体动作要求,却是小班儿童关于安全感的强烈心理需求。
“那个”是 什么路过幼儿园的“文化墙”时,我看见两个幼儿手牵着手,仔细地看着墙上的每一张照片。突然,她俩高声说:“兰叶老师,你在哪里?”我不是就在 孩子面前吗,怎么还问我在哪里?我走过去才发现,原来她们正在照片墙上寻找我的照片呢。找到后,她俩指着照片高兴地对我说:“兰叶老师在这里 呢。”
孩子们新的寻找目标来了:“门卫爷爷在哪里?”“门口的那个和那个在哪里?”我不解地问:“什么是那个?”孩子们见我没懂,便着急地边做动 作边说:“那个,就是门口的两个那个。”
“那个”是不是孩子熟悉的教职工,却不知道他们的岗位名称呢?我想了想,说:“是不是站在门口的两位保健 老师啊?”猜中了她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她俩欢呼道:“是的,是的。”在照片中找到了保健老师的身影后,我们都高兴地笑了。
“那个”,是孩子对不会 表达的名词的代称,猜出“保健老师”不算读懂,发现幼儿对园内各岗位人员名称的识辨兴趣才是读懂。
小董的“刷卡”吃点心时间,小董早早吃完了饼干、喝了牛奶。快乐的他,站在教室里的一根墙柱与椅子之间。那是一个只容得下一个人站立的空处,于是“刷卡”游戏开始了。
每一个小朋友来到小董的跟前,他都要开心地说上一遍:“要刷卡,要刷卡。”配合默契的小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小女孩也想加入游戏,尽管 小董告诉了她“刷卡”的口诀,但她还是静静地看着小董,一脸茫然,小董着急起来。这时,我走到小女孩身边,对她说:“我来帮你刷卡,好吗?”她点点头,在 我的协助下,她用手指点在小董的胳膊上,说了一声“滴”后,小董立刻抬起“升降杆”,小女孩顺利地走了过去。“刷卡”游戏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模仿,“刷卡”游戏的成功,正是孩子利用已有经验自创角色游戏的成功。
读懂与跟随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有一百种表达的方式。例子中,“哭”“抱抱”“那个”,或者自创“刷卡”游戏等,都是孩子的特殊表达方式,当孩子用这些情绪的、触觉的、语言的、肢体动作等不同类型的表达方式时,作为教师,该如何迈出“读懂”的第一步呢?
首先,教师要敬畏儿童,俯身聆听。《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
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才能读懂儿童的百种“语言”。例如,熟悉幼儿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儿童心理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帮助教师更好地读懂孩子;学会科学地进行观察记录,才能客观记录孩子的语言和行为过程,为分析儿童行为提供更客观的材料。
再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抓住教育契机。观察、聆听、理解儿童时,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才是观察、读懂儿童的目的。
由小董的“刷卡”游戏,我们在班级里投放了类似的角色游戏和区域活动。针对孩子说不清的“那个”,在班级区域活动中,创设了“找找我认识的 人”的活动,把幼儿园里各岗位人员的照片收集起来,进行寻找对应的游戏:保健老师——喂药,门卫爷爷——保护大家,厨师爷爷——做饭,教师——玩游戏、学 本领等。
幼儿园里,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世界,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内心,只要你愿意,一定可以读懂他们。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幼儿园)